人類的新技術都是一個緩慢演化的過程,我們先造了高性能的蒸汽機,然后慢慢發掘蒸汽機在各個方面的運用,逐漸將其豐富,我們發明了電話,然后再有手機,通信也是逐步展開,我想沒有什么技術如5G,還沒有部署,就有很多人已經考慮應用的問題。

前幾日ATT試圖用開源SDN技術發展5G,介于之前虛擬現實,3D打印,人工智能上面都出現了大量的開源,未來技術發展將比過去大大加快,科技公司也不再僅僅用技術制霸市場,他們通過開源的方式炒熱市場,吸引資本追逐,形成聚集,從而加速推進科技的前行。
技術和應用,就如同雞和蛋,在過去蒸汽機的時代我們一直以為現有了雞才有蛋,于是我們先造了蒸汽機,然后各種創新涌現了出來,但是如今科技創新已經打破成規,雞和蛋齊頭并進,依托的都是開源的方法,比如谷歌和蘋果的競爭,我們都知道蘋果手機是這一代智能手機的第一個切入者,但是從系統來看如今用安卓系統的人數量遙遙領先,而且通過開源客戶還可以獲得一些更加靈活的體驗。當然這沒有貶低蘋果的意思,他作為先驅者理應受到尊重,但是安卓后來居上大幅度超越卻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基于此,逐漸的開源成為一種硅谷的時尚,大型科技公司樂意開源自己的核心技術、軟件和算法,同時保有一些權益,引導整個行業快速發展,也為自己成為行業主導保有一定余地。如今人工智能的算法便是全部開源,只要那些公司有數據,有基本的技術,則可以馬上切入人工智能,故而這種方式在過去幾年連續形成了熱點。
市場在過去幾年熱了,但是這些科技的很多公司都有技術,有數據,卻沒有大筆的盈利,為什么?其實原因就在于這些高科技產品都是基于和圍繞5G預設的技術,比如虛擬現實,一個真實的體驗的確不錯,但是你若是要玩網絡游戲呢。傳輸的4D虛擬素材太過于龐大,如果沒有5G你無法獲得最高體驗。其他的技術包括人工智能,無人駕駛,3D打印等等都在等待萬物互聯來發揮他們的最佳體驗。在4G環境下這些技術能夠有效,但是使用效果還不能算極致。
一個新技術剛出來并不會馬上被人接受,在一些5G試點中,一些人紛紛要求換回4G,因為5G從很多方面看還是缺乏應用支持,比如軟件的支持,比如終端設備的支持,但是可以想見很多事情是隨著規模擴大而改變,馬車和汽車也共存了很久,但是汽車最終踢走了馬車,如今除了旅游觀光和獵奇愛好,誰還會去坐馬車赴約。我們只能盡量跟上科技的腳步,也許若干年后,我們如今對于科技的認知可能還是會被當作“馬車時代的認知”。
當然,我們還是不能完整勾畫5G,一些意想不到的應用一定會產生,這一點除了持續關注和開動腦筋也別無他法,可能如今認為燦爛的5G應用那時候的人完全看不上,他們可能有很多新的玩法,比這些東西更加有趣,更有黏性。所以認知提升的道路是無止盡的,我們如今只確定,5G一定會到來,因為技術已經成熟了。